快速登陆
还没有账号?点击这里注册
还没有账号?点击这里注册
1、TATA盒结构是典型的 A.真核启动子 B.原核启动子 C.真核沉默子 D.转录因子 E.反式作用因子
A.辅阻遏蛋白 B.操纵基因 C.CAP D.阻遏蛋白 E.σ70因子
A.转录因子 B.复制因子 C.剪接因子 D.翻译因子 E.DNA损伤修复因子
A.RNA聚合酶核心酶 B.RNA聚合酶Ⅰ C.RNA聚合酶Ⅱ D.RNA聚合酶Ⅲ E.RNA聚合酶β亚基
A.辨别转录起始点 B.促进聚合反应中磷酸二酯键生成的作用 C.酶与DNA模板结合时的主要部位 D.能控制转录终止的蛋白质 E.识别DNA模板
A.RNA聚合酶Ⅰ B.RNA聚合酶Ⅱ C.RNA聚合酶Ⅲ D.RNA 聚合酶Ⅳ E.RNA聚合酶Ⅴ
A.复制 B.转录 C.逆转录 D.选择性剪接 E.翻译
A.氨基酰—tRNA聚合酶 B.氨基酰—tRNA合成酶 C.氨基酰—tRNA水解酶 D.氨基酰—tRNA活化酶 E.氨基酰—tRNA激酶
解析:真核生物转录起始也需要RNA聚合酶对起始区上游DNA序列进行辨认和结合,生成起始复合物。起始点上游多数有共同的TATA序列,称为Hognest盒或TATA盒(TATA box)。通常认为这就是真核启动子的核心序列。
解析:大肠埃希菌绝大多数基因转录利用σ70、σ32和σ24识别热休克基因启动子,使细菌对环境温度升高做出应答。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含有抗Sm的抗体,Sm是U1、U2、U4和U5snRNP的共有蛋白。某些SLE患者的抗血清对某种snRNP的抗性很强,可用于检测参与剪接反应的蛋白质。可能约有50种蛋白因子参与剪接反应,它们和5种U系列snRNA以及mRNA前体形成剪接体。剪接过程经历两次转酯反应:第一次是分支点A位的2’- OH亲核攻击5' -剪接位点的磷酸基团;第二次是新产生的5'-外显子的3’-OH亲核攻击3’-剪接位点的磷酸基团。从而将两个外显子连结起来,内含子呈套索状被释放后降解。
解析:在真核生物中已发现有三种 RNA聚合酶,分别称为RNA聚合酶Ⅰ,Ⅱ, Ⅲ,三者特异性地转录不同的基因,由它们催化的转录产物也各不相同。RNA 聚合酶I催化的转录产物是45S-rRNA。RNA聚合酶II催化的转录产物是hnRNA。RNA聚合酶Ⅲ催化的转录产物是5S-rRNA、tRNA、snRNA。而原核生物RNA聚合酶才有核心酶与全酶之分。
解析:催化转录作用的酶为 RNA聚合酶,它是由4种亚基α、β、β'、σ组成的五聚体(α2ββ'σ)蛋白质,其中α2ββ'亚基合称核心酶。α亚基的功能是决定转录哪些类型和种类的基因;β亚基有促进聚合反应中磷酸二酯键生成的作用; β'亚基是酶与DNA模板结合时的主要部位;σ亚基(因子)没有催化活性,它主要识别DNA模板上转录的起始点,在转录延长时即与核心酶分离而脱落。ρ (Rho)因子是能控制转录终止的蛋白质,它主要与RNA转录产物结合,结合后的ρ因子和RNA聚合酶都可能发生构象变化,从而使RNA聚合酶停顿,随后转录终止。
解析:真核生物具有3种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Ⅱ转录形成mRNA,编码蛋白质; RNA聚合酶Ⅰ转录形成rRNA;RNA聚合酶Ⅲ转录形成tRNA和5SRNA。
解析:体内蛋白质种类数之所以远多于基因数,选择性剪接的普遍存在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道题可以反过来考查,问选择性剪接有什么用。
解析:氨基酸必须活化才能成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底物,氨基酰tRNA合成酶(ARS)催化这一反应(B对),最终生成氨基酰tRNA。ARS对氨基酸和tRNA均有较高的专一性,反应分两步进行:①ARS催化氨基酸和ATP反应,生成氨基酰-AMP-酶复合物,产生焦磷酸。②氨基酸从氨基酰- AMP-酶复合物转移到tRNA,与tRNA的3'端AMP中核糖的3'-0H形成酯键,生成氨基酰tRNA,并释放AMP和ARS。有的ARS直接将氨基酸连接于3'- OH,有的ARS先将氨基酸连接于2'-OH,再转移到3'- 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