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有教无类”;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他的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
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改过迁善,发扬优点长处和克服缺点。
他的教师观:学而不厌,悔人不倦。 热爱血色怀念感,对学生无私无隐。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
1.性善论:学问之道无也,求其放心而已矣。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2.关于德育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第一持志养气;第一反求诸己;第三改过迁善;第四刻苦锻炼。
3.教学原则与方法:第一自求自得 第二专心有恒 第三启发引导 第四循序渐进
4.四德:仁、义、礼、智
5.教育内容:教育目的(明人伦),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内容: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
荀子的教育思想
1.性恶论: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改变本性。而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本性。
2.教育目的和内容:目的:培养有士到圣人等各种治术人才。内容:诗书礼乐春秋。
3.教学主张:荀子主张“外求”,孟子主张“内发”;孟子强调“思”,荀子强调“学”;孟子把教学看作是“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荀子把教学看作是“闻、见、知、行”等环节。
4.关于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提出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师”是礼义的化身。
《礼记》中的教育思想
1.《大学》中的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个条目:(道德观念)格物、致知、(道德信念)正心、诚意、(修身)修身、(实践目标)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辩行)
《学记》: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
教学方法:问答、讲解、练习、类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