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进步教育思潮
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人。
主张:
第一:批判理学教育理论
第二:主张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第三:提倡“实学”,重视自然科学和技艺的学习
第四:提倡“主动”“习行”的教学方法
第五: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教育主张
王夫之:(1619-1692)
颜元:(1635-1704)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思潮
龚自珍(1792-1841)、魏源(1794-1857)
洋务运动时期地主阶级改良派的教育思潮
洋务派代表人物: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劝学篇》:新旧兼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中体西用”)
维新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教育思潮
(一)维新派:不仅重视技术人才,也重视政治人才。他们比洋务派高明的是:不在偏于专业技术教育,只重视培养专门人才,而大力提倡开发民智,普及教育,培养新民;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文”“西艺”,更要重视学习“西政”。
(二)康有为:变科举、废八股。《大同书》
(三)梁启超(1873-1929)的教育思想:重视师范教育
(四)严复(1853-1921)的教育思想:“三育”救国: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潮
近现代代表人物:
蔡元培: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 北大校长 办学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尚自然”“展个性”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主义者的教育思潮
该时期的教育思潮主流与方向:
国民教育思潮、平民主义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
生活教育思潮、活教育思潮、美感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潮
陶行知(1891-1946):生活即是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小先生制”。
梁漱敏、晏阳初:农村教育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
陈鹤琴:论活教育:“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的中国人”。抗战后改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要人们“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
活教育的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
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
他的“活教育”课程分五类:儿童健康教育、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
“活教育”的方法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活教育”的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教师的责任: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